人的生命中總會有懷疑自己的能力的時候,特別是在關鍵的時刻
國中時我遇到很好的老師(有三個老師的兒子都在我們班上),所以底子打的還算不錯
所以聯考的時候,我可選擇省中第一班且學雜費全免,聽我媽說,我的導師還跟媽媽說要我去念
我跟媽媽說:念高中三年後還要考大學,如果這三年裡有什麼變化,還不一定考的上...所以我選擇去念五專,還選了工業之母-機械科,那時候正是傳統製造業一片蓬勃發展的時候
其實說穿了,那時候我跟本就沒有把握我會不會變壞 ,所以不敢去念高中
結果,五專念了六年,所以全家都認為我變壞了...
專科的前三年,基本上我用國中的知識大概就足以應付了,其他的時間全用來做兩件事,閱讀,社團..
簡單說:什麼書我都看...除了課本以外....
這也奠定了我進旅遊業的基本功,因為旅遊業認為的專業知識全是一些雜七雜八零碎卻很廣博,尤其是在解說時,書念的越多,徬徵博引的材料就越多,很好用...
進入社會工作,有很大一部份的時間都在帶團,所以,也養成看書(資料)的習慣,那時候覺得大部份的人都應該跟我一樣,後來進入比較大的公司,我才發現,大部份的人是離開了學校找到工作就不再念書了 ....
退伍後也想考插班進大學,問一下我的朋友,他們說別進去浪費時間了,你講的都比那些老師教的多,加上每天都10點下班的工作型態,就把進學校的事給擱著,一擱就是15年...
在國民旅遊市場上經常是有世代之分的,現在台面上的那些人,大概都是我師父那一代的人,所以三年前我們這些55-66年次的中生代,就想組一個國民旅遊業界的小型聯誼會,所以我們就成立了"5566"聯誼會,這個會很有趣,因為我們用EMBA的課堂討論的方式當成主要的聯誼手段,每一個人都要當主席,每一個人都要發表及安排討論的主題..我們會討論市場,管理,財務,人資,工作流程....很像是在念書,只是沒有教授
5566裡頭有三個在念觀光研究所,他們也經常會用在課堂上討論的材料來解讀旅遊業,又讓我想起多年前的那個念頭--念研究所....
去年,就花了兩天準備資料,就來報考觀光研究所了,書面資格審查過了以後就開始忙著提案,也沒有時間看書,考試前兩天到誠品買書,認真看了一天就去考試,看到試題的第一個想法是:x買錯書了...,應該買放在隔壁的那一本...,還好都是申論題還可以用觀念來寫,考出來的分數真的是低空飛過....
口試,我知道我的表現不會差,所以就靠著口試及書面審查進了世新觀光研究所...
每到了要上課的日子總是很快樂,因為可以正大光明的準時下班,所有的電話都不用接,特別是對我們這些一天到晚都在講道理給人家聽的人,能坐下來聽聽別人講道理真是一件快樂的事
還有可以認識很多人...
第一學期除了必選的研究方法外又選的最基礎的觀光資源管理及旅運管理研究
我學會的第一件事是:念研究所就是為了寫論文
對我們這種喜歡亂想的人,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在旅運管理時大家都很快樂,因為可以聽老師介紹旅運業的不同經營個案,同學们也會認真的討論,唯一花時間的則是翻原文報告..還好期末的時候剛好有一堆的特休用不完,就拿來翻譯,我想這是我求學生涯以來最認真的時間...等翻完我才發現,我負責的那份報告剛好就是一篇正式的量化論文,所以也順便瞭解了研究方法是在說什麼...真是狗屎運
說到研究方法,這可是我最傷腦筋的課,每一個月都會有報告,報告的方式就依寫論文的順序來提,我們這一組的同學都是不同的產業,更麻煩的是每一個人都很忙,根本就沒時間討論,所以每一次報告都是臨時報佛腳..連最後一次報告都還是上課前一個小時才準備好,那三天我差點把我家陽台踏出洞來...因為就覺得我們訂的題目跟本就不是個可行的題目...看了一堆的文獻更覺得問題更大...我第一次感受到他們說的"撞牆"期是什麼...感謝老師再這麼早就讓我們知道寫論文的痛苦..
觀光資源管理相對於其他課對我來說要容易的多,因為老師著重於台灣,所以我大概都聽的懂,我們的報告要感謝孟儒,寫的真是好...所以沒有花太多時間
我再研究所學到的第二件事就是:要慎選同組同學..
對我們這些以求知為目的的老芋頭來說,其實我們要的並不是學位,我們只想放空來學東西,哪怕只是一句話或是一個觀念,我们都會覺得這個錢花的值得...不過學費還真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