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願生者康復,願死者安息!~一個旅遊業的朋友FB上第一時間的貼文開頭第一句話。

這幾天,我們都在找責任,而不是找問題。
誰的錯?誰該負責?誰該下台?
心中充滿期待有人負責下台後,如此慘痛的意外不再發生。
真的不會再發生嗎?
「低價團品質不好」旅遊業要負責。
「全台遊覽車9成是拼裝車」交通部要負責。
「司機過勞」車行/旅行社要負責。
大眾的思考是因為低價,所以旅遊業者將本求利就會採用年份老的車及拼裝的遊覽車。後來發現可能是人的意外,而造成意外的發生可能是司機過勞,所以是旅行社業務的問題,要不就是派車的人沒有讓司機休息....。這些都是以偏概全的論調,也無法防範事情的發生。

不管事件朝哪個方向發展,可以確定的是除了家屬外,受傷最重的將是個旅遊業。
旅遊業除了必須面對市場的完全成熟競爭,從吃、玩、買、住多如牛毛的供應商體系,及面對三敎九流的從業人員,還有複雜難懂的法規,更別説喜新厭舊的消費市場還有動不動就客訴的奧客文化(有空可以上靠北旅遊業看看)。旅遊業的複雜程度絕非一般人可以想像的,千萬別用一般的思維羅輯來討論旅遊業,那永遠只是見樹不見林,治標而不治本。
進旅遊業的人都會有我們是「特種行業」的體認(其實是特許經營)永遠在加班,加班費沒領過,永遠沒有固定的工作內容,每天做的事看起來一樣,卻每個都不一樣。只要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什麼事都做的出來。業界常説如果旅遊業都能做的來,還有什麼工作是做不來的?
進入旅遊業的重要因素通常是熱情及熱愛,待的下來的特質則是擁有使命必達的責任心。想賺錢發財的就別來了,特別是在國旅界。因為這是攸關人命的行業啊!
對於旅遊業的每一從業人員特別是第一線的司機、導遊、領隊、業務...。提昇你的「職人精神」用尊重自己的工作來贏得別人的尊重,千萬別妄自菲薄,輕看自己。如果司機變成師傅,小姐、領隊(領團)變成導遊,業務變成規劃師⋯⋯。基於對自己工作的尊重,上必定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想必可以減少意外的發生機率。
對於旅遊產業來說,台灣早該進入極大極小的經營市場了,極小先不討論,車行、旅行社、飯店..都該努力朝大型的組織前進,當你的組織大到一定的程度,我相信經營者對風險的考量會放在第一,人員的管理才能上軌道,給旅客的保障才能更多,才能慢慢跳脫低價的市場的競爭。
至於公務體系,強化ARTC(車輛測試中心)的檢測規範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關鍵,台商都可以在大陸東南製造𣈱銷的遊覽車了,我相信台灣組裝的技術能力絕對沒問題,如果從ARTC當作是控管的関鍵㸃,要求車體場升級車輛的安全性才是解方。降低關稅開放進口不過是利益團體的議題罷了,也無助問題的解決。
隨然已經離開旅遊業了,這輩子仍然以旅遊人的身份為榮,也向辛苦的旅遊人致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廖企鵝 的頭像
    廖企鵝

    廖企鵝的發呆工坊

    廖企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