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視播著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的重播,滑著手機看著[關鍵評論],兩隻小的在客廳裏跳來跳去,也不知道他們兩個在玩什麼。老婆看我這麼認真,問我說在看什麼?「補些228的史料..」我漫不經心的回著。
這幾年關於228的研究,隨著檔案的開放及投入田野調查的人多了,所以,関於228的面像也多元的多了,材料也比較輕鬆易讀。
知道228是學生時代帶團時為了解說開始讀台灣史,那時剛剛才解嚴,台灣史多數只談到日治時期,關於國民政府來台後的評論並不多。而我主要的材料多來自重慶南路的書店及中央圖書館,記得那陣子花了一點時間去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其實現在看來依然是模模糊糊的,這也怪自己讀書像來不求甚解的習慣,加上228可以用在旅遊解說上的機會的確不太多,因為實在太悲慟了,不合適跟一群來找歡樂的人談。所以一直是有一搭沒一搭的斷斷續續讀著。
別說是遊客了,有幾次跟著朋友、同學聊228,總是火爆收場,只差沒有割席絕交而已,身旁的人各行各業、有本省有外省、還有很多的原住民,各有各的政治立場,各有各的宗教信仰,不吵才叫有鬼,所以就當作是訓練自己思考的養份,也從不加入任何的論戰,當然也不會當做是聊天的話題。
「沒有真理,只有看事情的角度」陳思倫敎授在研究方法中引述的觀念,也一直喜歡用這樣的角度去看事情,特別是歷史及政治。反正我也沒有打算成為學者也沒有打算加入任何政黨,更沒有憂國憂民的胸懷,就只是想看看。也因為這樣雜七雜八的亂看,又不認真思考,所以也不成立場,這反倒是看的下任何評論,當然也對任何的評論感到質疑。
印象比較深刻的觀點是來自吳濁流的[無花果],其中提到了目前各方比較沒有著墨的「半山」在事件中的角色。試想228事件中喪生及發生後的白色恐怖中喪生的全是台籍的精英分子。除了第一波負責舆官方協調的人之外,一個連語言溝通都有問題的外來政權,如何找到這些台籍的精英份子?誰給的名單?字裡行間関鍵全指向這些在大陸上就已經與國民黨建立起関係的台灣人,台灣留學大陸的留學生,及在國民政府任職的台灣人。
當時讀到這段時,心底浮現只有「自己人間」才會有「出賣」二字!對外稱爭戰,對內則稱為鬥爭啊!從那時起我對那些口裡喊著愛臺灣的臺灣人一直都保持著懷疑的態度。
只是對普羅大眾來說,除了老一輩的人外,聽過「半山」理解「半山」的人我猜想也不是那麼普遍的。
其實更佩服的是各黨政客,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他們總能將這麼複雜的事,用簡單的標籤各自定罪、各自脫罪,各自忽視他們不想出現的事情。
任你苦口婆心努力提醒或是處心積慮的隱瞞,對一般民眾來說,如果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任何影響,他們也只是像我一樣只是看看而已。
去看看228當天蘋果日報的焦點新聞,排名第一的是王心凌的事情,一個兩個人的婚事談不攏...,雖然是八卦卻是投射到一般人的生活,228,那是70年前到40年前的事早超過一個世代了啊,誰對誰錯都跟他們沒有太大的關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廖企鵝 的頭像
    廖企鵝

    廖企鵝的發呆工坊

    廖企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